![]() ![]() ![]() ![]() |
读李振启部长《谈贺窑古村文旅资源》有感(图)读李振启部长《谈贺窑古村文旅资源》有感 贺敬同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贺窑村,山东省革命老区村,枣庄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台儿庄区唯一上榜村,贺窑土陶、枣庄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贺窑汉墓群、山东省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人民公社时期,华东地区劳模村,国防部长亲授步枪、民兵代表村,历任市、区、社先进单位。
台儿庄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区文化局原局长李振启生前的一篇《李振启:谈台儿庄区贺窑古村文旅资源》一文,从九个方面,多渠道、多层面、多视野考察、论证、分析贺窑文旅资源,清沏、精辟、科学,纯干货的把贺窑打造成运河文化保护村、红色文化遗址村、名人故里文学村、优秀文化传承村、鲁南民俗旅游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感悟极为深刻,让人敬仰这位从事运河文化研究、红色台儿庄研究的著名专家,台儿庄文化领域的领导人等为一身的优秀杰出代表。
(一)贺窑村为传统古村。按照中国文化传统古村的评价标准,贺窑为典型的文化传统古村。他1000年前北宋建村,1993年版《台儿庄区志》第一编《建置》中记载:“贺窑,北宋建村,苏姓立村建楼,名苏楼,后贺姓由江南苏州迁入以烧制土陶罐盆发家,更名贺窑”。清代,贺窑隶属峄县高下社,光绪《峄县志》卷八《村庄》记载,“又次曰高下社,领村三十五,刘家管庄、黑山前、多乐庄、索家庄(即,薛庄)姬家楼、桥头、贺家窑、小楼子、小东庄、褚家楼、提家楼、苏家庄……”可见,作为千年古村,贺窑早以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土壤。
(二)贺窑为运河遗产村。贺窑村距京杭运河仅3公里。古往今来深受运河文化的影响,运河台儿庄段历史上称泇运河,开通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5年),至今作为京杭运河的一段仍发挥着南北沟通、货物水上运输的作用。历史上无论从运河开挖还是当今时代运河的维护,都凝聚着贺窑村民的心血和汗水。椐调查,明清时期,贺窑村民务工多选择在运河船闸、码头从事挑浅、拉纤、卸货、装船、运输等工种。从事商贸的主要选择台儿庄、涧头集两大集镇。贺窑的罐子盆不仅畅销苏鲁交界方圆百里,还通过运河功能。远销淮安、宿迁、济宁、聊城、沧州等地。
(三)红色文化遗址村。贺窑村民风淳朴、热情好客。但在外敌浸略者面前,又表现出彪焊、斗争顽强的一面。1938台儿庄大战,贺窑人捐粮、捐物,组织担架队支授我抗日军队。1940年,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在鲁南成立,贺窑村距运河支队黄邱山套根椐地,山东山西不足10华里。为抗日,贺窑人负出了较大的牺牲,椐《台儿庄区志》英雄名录记载,贺窑村贺明谟、赵德全、王兆汉、贺敬宜、韩成信等5位烈士牺牲于抗日、解放战争战场。特别是1924年贺敬之在贺窑村一贫苦农家诞生,他十五岁投身抗日救国运动,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为坚强的革命战士和当代诗人、剧作家。因此,贺窑成为典型的红色文化遗址村。2000年枣庄市红色文化建设促进会把贺窑列为全市100个红色村之一,2024、12山东省红色文化建设促进会把贺窑评为山东省革命老区村,全枣庄市42家,台儿庄区5家(北关、唐庄、丁庄、毛楼、贺窑)。
(四)贺窑村为名人家乡。当代诗人、剧作家贺敬之,1924年11月诞生于贺窑,早年启蒙于贺窑村由德国人设办的教堂读书,后转入北洛私立学校,就开始接受革命思想教育。1937年考入兖州简师,后随简师南迀入湖北,历经沧桑,1940年奔赴延安,就读于鲁艺。建国后,一直是全国文化战线的领导者,1989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党组书记、代部长,中共中央第十二、十三届两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等职,作品《白毛女》1951年获斯大林文学奖等。夫人、柯岩,全国著名儿童作家、优秀女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代表作有抒情诗《周总理,您在哪里》《雷锋》和著作《他乡明月》等。
(五)贺窑为优秀文化传承村。峄阳贺氏,嘉靖年间(公元1522一1566)由苏州吳县(现吴江区)东山搓湾迁徒台儿庄近500年,贺窑村作为祖居地、居聚地,现已繁衍一十七世,嫡孙二万余人,堂号“三卯堂”。由于重视教育、格守道德规范,早已成为鲁南一望族。贺氏一族诗书继世、人才济济。椐县志有关史料记载,贺氏有清代皇帝御封的怀远将军贺忠、有陕西肃州镇洪水营守备贺友善、有致仕还乡贤达贺克昌、有被县志称为“多善行、称正人”的贺木韦,有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有著名军旅作家、少将军衔贺茂之,有著名国家一级国画师贺成,等等。贺氏现有占地近4000平米“贺氏宗祠”一座,五间大殿内奉供着夲族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族祖伯三公座像,奉供者“祖”字辈以上祖公的命牌,祠内设东西厢房、碑林、陈列室、接待室等,正在筹建“土陶陈列博物馆”。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峄阳贺氏二十二世孙贺敬之题写了“贺氏宗祠”和“我们的图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二届全国人大李建国副委员长题写的“贺氏文化博物馆”门牌。
(六)贺窑汉墓群。贺窑村皇母山下,姬楼村东北方向,一座占地50000平方米,东西100米宽,南北5000米长的汉墓群,椐省文物部门考古发掘记载“墓地古冢累累、有的露出地面,有的完全暴露在他面之上。均为石室式的石匣墓”文物部门在对破坏严重的墓室抢救发掘中,发现了画像石、画像石为弧面浅浮雕人物、鸟兽、建筑、铺首衔环等图案。此汉墓群,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贺窑村工业文化遗址村。历史上的贺窑手工业、作坊等就极为发达。北宋苏家建“望海楼”,村西挖土烧砖瓦,至今“窑汪”遗址尚在,农耕时常见碎瓦残片。嘉靖年间,贺氏迀入,在村东翠屏山西“凤凰台”发掘优质陶土,盘窑烧罐盆,传承500年,鼎盛时期,窑屋40多囗,就业人员120多人,拉动夲村及周边村民挑活(罐子盆)赶集蹓乡卖罐盆,换来地瓜干吃。造福一方,养活全村,三年困难时期,贺窑没饿死一个人,创“峄县奇迹”,被评为华东地区劳模村。上世纪九十年代台儿庄区的经济支柱台儿庄区水泥厂和原贺窑公社水泥厂就座落在贺窑村的版图上,今天的创新山水、翠屏山矿山、山水枣庄水泥公司均在贺窑地域范畴。 (八)贺窑村是自然生态村。贺窑村半山半湖,山有翠屏山、磨盘山、皇母山,山下平原沃土,19 62开挖的“幸福河”连接大运河。幸福河域的“淹子漄”“老龙潭”天然湿地,鱼虾繁多。翠屏山上干亩林海,天然氧巴,横贯南北的绿色屏障,春季槐花溢香,中秋酸枣酸甜爽口、野生酸枣嫁接的大枣坠断枝头。昔日名符其实的自然生态村。 (九)贺窑村曾为人民公社驻地。1961年9月12日国务院设立地级枣庄市,1962年全市1958年设立的13处人民公社划为56处人民公社,贺窑人民公社驻地:贺窑。直到1982年11月30日改名为薛庄公社。在外名声,上级老领导致今还称贺窑。 从李振启部长生前如此重视、论文贺窑,到今天,军旅作家、贺茂之将军曾多次回老家论证红色资源、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区广电局原局长郑学富老领导,区学雷锋联合会书记、区作家协会侯中华主席也多次来贺窑瞻仰诗人旧居,论证贺窑红色文化,区派驻贺窑村第一书记贾继伟任期内为贺窑革命老区申报、红色文化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更为重量级的是今年10月下旬,台儿庄区老常务副区长、枣庄市吴承鉴副市长、区人大老主仼秦健、副主任陈志凯等老领导率贺敬之柯岩文学研究会一行来贺窑调研,并瞻仰诗人旧居、贺氏宗祠等,都给予了贺窑红色文化研究有力支持。望更多关心贺窑的领导多来贺窑,支持贺窑、建设贺窑,把贺窑建设成名符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2025、11、16夜17晨于贺窑)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雅集吟》作者:张法远[ 11-15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