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胜景>>正文内容
  • 【摄影报道】台儿庄王公桥码头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杨成骏摄影)台儿庄王公桥码头是京杭大运河台儿庄段的重要历史遗存,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该码头位于台儿庄古城“天主堂”南侧,原为京杭大运河改道前的主航道码头,现存的3公里古河道因1959年运河改道工程得以保留,成为“活着的运河”的典型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仅存的清代文化遗产”。

    王公桥码头得名与清代历史人物密切相关。据记载,清高宗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在此登岸,故码头一度被称为“御码头”。咸丰五年(1855年),当地乡绅王公胜捐资重修码头南侧的古桥,该桥遂被命名为“王公桥”,码头亦随之改称“王公桥码头”。这一命名不仅体现了地方乡贤对漕运设施的贡献,也反映了运河与地方经济的紧密关联。

    历史上,王公桥码头是台儿庄商贸繁荣的缩影。作为南北漕运的重要节点,码头见证了“黄金水道”的兴盛,商船往来如织,货物装卸繁忙,支撑了台儿庄“十里港湾不夜城”的盛景。其建筑风格以青石砌筑,台阶光滑,展现出典型的明清码头风貌,与周边郁家码头、驼家码头等共同构成运河文化遗产体系。

    近代以来,王公桥码头历经沧桑。1938年台儿庄大战期间,运河沿岸成为重要战场,部分古建筑毁于战火,但王公桥码头主体得以幸存。2008年,当地政府启动古城重建工程,遵循“存古、复古、创古”理念,对码头及周边古河道、驳岸进行修复,使其成为展现运河文化、水工技艺与战争记忆的复合型历史地标。如今,码头不仅是研究明清漕运的实物例证,更成为游客体验“江北水乡”风情的重要景点。

    (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专题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6日
    上一篇:台儿庄古城陶瓷馆:原汁原味的历史遗存(图)[ 04-22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