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我的母亲》一一杨秀荣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今天是我母亲九十四岁的生日,儿孙满堂围坐在她的周围。聆听母亲唱的,“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唱了六七十年的歌,她依然能一字不漏的歌唱完。她还能清晰地认识的,就是她的两个宝贝儿子和一个女儿我了。妈妈是毛主席的忠实粉丝,是那个年代党的忠诚的干部。六七十年代,张山子公社毛官庄村的大队书记一一杜庆兰, 我可亲可敬的妈妈。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父亲参军,母亲在村里,边参加土改工作边识字。她工作积极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成绩突出,上级安排她当了村书记。 她每天总是身先士卒,带领社员下地干活,组织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合理安排生产队里的丰收成果,到了秋季打下的粮食,首先交足公粮,余下的部分按社员出勤和工分,公平分配,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合理安排公家仓库里存放的来年种子粮,和困难户的救济粮。那时生活困难,各家的细粮是不够吃的。虽掌握着权利的母亲,从来不往家多拿一粒粮食,公私分明。经常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公家东西在好也不能拿。

    那时人们的文艺活动很少,最让我高兴的是村里放电影。放电影是需要向公社文化站申请的,我们村经常放电影,十里八村的都来看。每次我和哥哥们早早去遇上位子。在放影之前,母亲借此机会宣传国家政策,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虽然文化不高的她,可讲起话来出口成章,在我心里是无比羡慕,我崇拜我的母亲。

    妈妈生在旧社会的一个贫苦家庭里,本来生活就苦不堪言,可在那封建的习俗里,女性的地位更卑微 。到了一定的年龄,都得被要求裹脚。可是我的母亲没被旧俗所缚,偷偷跑出去把裹脚布解开,也受到大人们不少的责备。一来二去母亲的脚,就成了大脚板。家里为了母亲活命,早早就把她送到,离家不远的地主家当童养媳。母亲在地主家吃的都是剩菜剩饭还吃不饱 。干的都是脏活累活,干不好还要挨打。天天面对着横眉冷眼,吃尽了苦头。母亲不甘于受这种凌辱,有一天趁地主一家人去赶集,逃到贾汪找我的姥姥一起要饭为生。后来经表大爷介绍,嫁给了我的父亲。

    我记得刚上一年级放暑假,母亲安排好村里的工作,带我去济宁监狱找我的父亲。那时父亲是监狱长。犯人出来干活的时候全是光头,我吓坏了。坐火车回家,在韩庄站下车,天色已晚还刮着风下着小雨。母亲背上我,把雨披披在我身上(就是用塑料做的),喊着我的小名别害怕,急促的往前走。一路上穿过一片片的高梁地,沙沙作响的风雨声,我害怕及了。为了早些到家,在那漆黑崎岖泥泞不平的小道上没有停歇,到家时已是深夜12点多,背着我步行了十五里地的她已筋疲力尽,满头大汗全身湿透了。从那时起我知道,母亲就是我的天,为我遮风挡雨,替我披荆斩棘。她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种子,有母亲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文革时期,土地还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耕种。母亲工作忙。还得照顾我和两个哥哥生活和学习。父亲不在家,生活的担子落在她一个人的肩上。每到夏天,母亲完成一天的劳作,到晚上在家门口铺上草栅草席,在外边纳凉。给我们讲做人的道理,总是用扇子给我和哥哥们搧风直到我们熟睡,她才休息。

    母亲为了不耽误工作,每天都起的很早。为我准备饭,好吃的留给我们吃。为了我长身体,把家里仅有的鸡蛋给我留着。这些点点滴滴的事,就是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我永远珍惜这份爱,继承这份爱。在她有生之年,尽子女孝道好好报答她,让她快乐。

    我们村附近有几个煤矿,经常请我母亲给职工做忆苦思甜报告。这也是我最高兴的事,又能跟着母亲坐车,又能吃到白馒头。她在好几百人的礼堂里,一讲就是两个多小时,讲到旧社会她受的苦难,底层的人们只能承受着屈辱和被压迫,使台下的职工动容流泪。正是因为工作有能力,组织信任,提拔她为公社妇联主任,公社常委,担任公社社办企业砖瓦厂书记,当选为市人大代表。

    母亲一生吃了很多苦,作为一个女性在那生活艰苦的年代,担负着家庭生活和培养孩子的重任,还能把工作干好。她不被困难所屈服,坚强的品格和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终生学习。体现的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代代相传。让孩子们懂得,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为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