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古城添新翠 水乡涌绿潮---台儿庄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综述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2012年,枣庄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后,台儿庄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生态与经济共赢、城市与乡村互动、景观与人文相容的原则,坚持把创森工作作为建设最美水乡、推进城乡生态文明和幸福台儿庄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城市森林、荒山绿化、湿地修复等七大重点造林工程,创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区新增造林面积7.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5.0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3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7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6.9亿元。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高位推动工作开展
            创森工作开展以来,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林业生产摆到全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体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每年春季都召开高规格、范围大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考评奖惩意见》等文件;区政府与各镇街签订创森目标责任书;成立了以区长任组长,七位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的创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创森工作的组织领导。采取30名县级领导和131个部门包帮镇街办绿化点共同推进创森开展的工作机制。各镇街也分别成立相应机构,采取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把任务分解到村、到地块、到责任人。把每年3月定为“全民义务植树月”,开展了“机关林”、“青年林”、“巾帼林”、“学生林”等义务植树基地建设活动,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森林城市、共享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
            同时,区委、区政府建立健全了考核督导机制,把创森工作列入各镇街、责任单位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严格兑现奖惩。区人大、区政协每年都要对创森工作开展专题视察活动,有效的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这样在全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推进机制。
     

    二、准确把握城市定位,科学谋划工程建设
            立足“江北传统滨水小城”定位,注重水与绿的结合,倾力打造“二战名城、运河古城、东方水城、国际慢城”城市品牌。聘请法国AS公司、上海同济大学等知名设计单位,编制了城市风貌景观规划,培育“古城、水城、绿城、慢城”特色。古城,就是注重引入古城文化元素,实现城市风貌与古城相协调,推动“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水城,就是发挥沿运水网密布优势,建设兰祺河、圩沟河、小季河、古运河水系景观和环城水系景观,开挖人工湖,把水留下来,让水活起来;绿城,就是大规模推进绿化美化,实施环城林带、道路绿化、拆墙透绿等工程建设,打造“城在绿中”的生态景观;慢城,就是依托城市绿道、步道,建设城区公共自行车慢行服务系统,打好生态休闲牌,使城市生活更精致、更有品位。
            围绕“四城”同创,我们切实增强了创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全面启动了城乡大绿化工程。在城区采取政府租地,部门绿化,全民共建的形式,以大体量、高品位的绿化景观,着力做好园林式单位、小区建设,在公园广场、新建小区建设了一批小型森林游园。对城区路口、小区等节点进行了细致的绿化美化,使每个节点能形成不同的园林小景。实施了运河大道、金光路等9条道路绿化提升工程,精心改造沿湖沿路节点39个,绿化小区16个,13个单位完成了拆墙透绿,54个单位实施了庭院绿化,建成市级绿化林荫单位15个;建有公园广场、街头游园19处,总面积132.8万平方米,全部免费向群众开放;新开挖3个人工湖,新增水面7万平方米,城市规划区新增绿化面积303万平方米。形成了古城、绿城、水城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城市绿化格局。以“点成景,线成荫,面成林”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了全区平原绿化、绿色通道、村庄绿化等生态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全区形成了“一里公路一里林、河渠两岸绿成荫”,“平原绿化成方、河渠绿化连线、道路绿化添景、湿地公园绕城”的大绿化格局。
     

    三、创新机制统筹结合,着力提升建设实效
            森林城市建设,造林绿化很关键。扩大造林绿化面积,就要解决土地和资金的问题。为认真做好创森造林工作,实现绿化面积大的突破,我区进一步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统筹处理创森与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的关系,努力解决“四个问题”,确保造林绿化顺利推进,实现“一举多赢”。
            一是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着力解决树往哪里栽的问题。结合农村改革实验区建设,下大力气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促进规模生产、集约经营。对流转出的土地,鼓励扶持优先发展苗木花卉业、特色林果业。据统计,2012年以来全区流转出林业用地近5万亩,已发展核桃、蓝莓、甜桃等特色林果2.3万亩,发展高档园林、种苗花卉种植面积2.7万亩。
            二是与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加快产业招商步伐,着力解决造林资金短缺的问题。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业贴息贷款和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拓宽林业发展融资渠道,缓解造林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制定了《台儿庄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关于产业招商的优惠奖励办法,积极吸引更多的经济实体、社会工商资本投融资发展花木产业,成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解决财政压力。目前,已有20多家规模大、实力强的外地客商来我区从事苗木、特色林果经营项目。建成了运河古城园林、祥和农林观光园、马兰植物博览园等千亩以上花木基地5处。为清山农业科技、新天地园林等5家企业办理林权抵押贷款1260万元,盘活了林业资源,实现了由“活”树变“现”钱,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
            三是与生态富民相结合,加强基地建设,着力解决形不成产业规模的问题。将创森工作与农民增收相结合,按照发展现代林业的要求,规划建设了万亩甜桃、万亩干鲜果、万亩苗木花卉、万亩湿地休闲观光等八大万亩农业示范基地,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和规模化效益,让创森成果真正惠及广大群众。实现了造林与造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统一”。目前,全区已发展农民林果种植专业合作社112家,规模达到4.8万亩,入社农户8000余家,有4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示范社,7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我区马兰屯镇苗木基地面积发展到3.5万亩,2013年苗木产值达到2.6亿元,苗木亩均增收1.6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万元。该镇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苗木花卉百强镇”,2014年又被命名为“全省十佳苗木乡镇”,是我市唯一获此荣誉的乡镇。
            四是与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打造亮点工程,着力解决建设质量不高的问题。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不仅要把古城建设好,更要把生态保护好、建设好,让台儿庄更美丽。我们突出“一区(城市核心区)、一环(环城生态长廊)和两公园(两处森林公园)”建设,把城区绿化提升、环城林带建设、运河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修复和黄丘山省级森林公园、九星山市级森林公园创建等作为创森工作的重点工程,科学规划,精心实施,倾力打造“中国最美水乡”。建成了景观连续、特色鲜明的生态长廊和滨河景观带,形成了“森林围城、森林绕城、森林绿城、森林美城”的生态城市新景观。改善了我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弘扬了森林文化,促进了我区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认真落实管养措施,切实维护创森成果
            植树造林“三分栽,七分管”。我区不仅重视创森造林,在创森成果的巩固上也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加大新栽林木管护力度。切实加强新栽林木养护管理,实行工程造林、专人负责、专业养护,确保造一片、成一片、绿一片。二是加大林业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垦滥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同时认真开展森林防火,明确政府、部门和经营单位三方责任,落实指挥部成员单位对口包片制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森林防火格局。三是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对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加强监测和防控,连续3年开展了美国白蛾飞机施药防治工作,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覆盖率达到100%,有效保护和巩固森林城市建设成果。
            如今,在台儿庄这块曾被战火洗礼过的热土上,平原尽披绿色盛装,山区层林尽染、果林缠腰,水系岸固滩绿、碧水长流,“最美水乡”处处生态优美,绿潮涌动,千万人民尽享绿色生态发展成果。
            森林城市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下步,我区将坚持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共同发展理念,着力提升森林资源总量和质量,做到产业经济和绿色生态同步发展。努力推动城乡与绿色森林相依相伴、人与碧水蓝天相亲相融,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篇章。(台儿庄区林业局  谷彦营)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