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泥土里的星光》作者:侯中华《泥土里的星光》 读黄振的《泥沟镇新河庄村翟兆明自费唱响乡村文化新声》一文有感,七月的泥沟镇,太阳晒得土地发烫。蝉鸣声里,翟兆明从口袋里排出两千余元,张罗着"银星庄户剧团"的演出。这钱是他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的,如今却毫不吝惜地撒向这乡间的戏台。 银星庄户剧团,名字起得极好。庄户人自己办的剧团,却敢以"银星"自命,大约是因为他们知道,泥土里也能长出星星来。翟兆明是我枣庄十七中同班同学,平日爱唱戏,后来竟发奇想,要拉上一帮同好,在农闲时给乡亲们演上几出。 那日的演出,着实令人惊叹。杨阳唱《映山红》,声音清亮,穿透了燥热的空气;孙彦秀与赵秀娟演《拷红》,眉眼间尽是戏。巩成美的《五世请缨》唱得慷慨激昂,辛明福、李思凤的柳琴戏演得韵味十足。最是那《十八相送》与《凤落梧桐》,台上人演得投入,台下人看得入神,一时间竟分不清戏里戏外。 乐队的老师们都已年过七旬,白发在阳光下闪着银光。他们不顾酷暑,一丝不苟地拉着弦、敲着板,汗水顺着皱纹流下,却无人擦拭。我想,这便是所谓的"戏比天大"罢。 台下坐满了看戏的人,老汉们眯着眼,手指在膝盖上打着拍子;妇女们抱着孩子,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孩童们虽不懂戏文,却也看得津津有味。喝彩声、掌声此起彼伏,与蝉鸣混在一处,竟成了这夏日里最动听的交响。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戏,太满足了!"一位老妪如是说。她缺了牙的嘴笑得咧开,眼角的皱纹里盛满了喜悦。翟兆明站在台侧,看着台下乡亲们的笑脸,黝黑的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神情。他大约从未想过要当什么英雄,只是觉得,能让乡亲们乐一乐,这钱便花得值了。 戏演完了,人群渐渐散去。夕阳西下,将戏台的影子拉得很长。翟兆明和剧团的人们收拾着行头,说明日还要去邻村演。他们的背影在暮色中显得格外高大,仿佛不是普通的庄户人,而是从戏文里走出来的豪杰。 泥土里长出的星光,虽不如霓虹璀璨,却自有一番质朴的明亮。在这片土地上,还有无数个翟兆明,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那些即将消失的美好。他们或许不知道什么是"文化传承",但他们知道,乡亲们爱看戏,这就够了。 银星庄户剧团的下一次演出,定会更加精彩。因为在这片土地上,总有人愿意自掏腰包,只为换来乡亲们的一个笑脸。这,便是最动人的戏文了。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上一篇:师者,人生灯塔—怀念赵祥贞老师[ 07-06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