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大战>> 台儿庄大战>>正文内容
  • 【台儿庄大捷75周年】大战故地寻访不能忘却的记忆(图)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点击浏览下一页

    清真古寺遗址(1 /6张)

    昨天(2013年4月8日)是台儿庄大战胜利75周年纪念日。那个曾经“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的台儿庄,如今已经成为一座宁静秀美的小城。最近,笔者走访了中正门、清真寺、新关帝庙、火车站等曾经历过这场大战的故地,找寻那段中华民族“不能忘却的记忆”。

    台儿庄大战从1938年3月23日开始,至4月8日结束,前后历时16天。在方圆不足50公里的地域内,日军先后投入第10、第5师团的大部分兵力,共3万余人。中国军队直接投入这一地区的有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汤恩伯第20军团等部队近10个师,约10万人。中国军队数量上虽占优势,但由于武器装备差,双方的力量对比仍是敌强我弱。台儿庄大战由李宗仁亲自指挥,蒋介石曾多次赴徐州,并亲自到台儿庄前线阵地视察。在此次战役中,中国军队共歼灭日军11984人,缴获各种枪支万余、弹药无数。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3万将士做了国殇……

    重建中正门还原历史

    中正门是进入台儿庄城的必由之路,因此台儿庄大战时,中正门之战也最为惨烈。中正门位于台儿庄古城北侧,因此也被称为大北门。史料记载,台儿庄古城始建于清顺治四年(1647年),从那时起,中正门和其他五座城门一起“诞生”了。目前,古城重建还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正门也被翻新了,旁边的城墙正在修建中。

    日军为了实现占领徐州的企图,必须先攻下其门户——台儿庄。1938年3月24日,日军矶谷廉介师团下辖濑谷支队五六千人,在大炮、坦克的掩护下,从中正门开始攻打台儿庄。中国守军孙连仲第2集团军池峰城部31师将士奋起还击。城门几易敌手,中国军人在此与敌三进三出,展开激烈争夺。日军飞机盘旋俯冲轰炸,中正门城楼及左右城墙多处被炮火摧毁。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抵挡住日军的狂轰滥炸……尸枕城墙,血染护城河水,其场面之悲壮、惨烈实为罕见。战后的台儿庄房无完房,墙无完墙,攻防必争的城门堡垒更是无一完存。中正门作为敌我正面攻守的要塞隘口,损毁最为惨重,成了一片焦土。

    1985年拍摄电影《血战台儿庄》时重建了中正门,作为电影的道具。电影拍摄结束了,可是这个道具却留了下来。在台儿庄古城重建中,原来作为道具的中正门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和历史上一模一样的中正门。相信随着台儿庄古城重建的逐步完工,中正门将以它独有的魅力,呈现在世人面前。那段气壮山河的历史画面也会铭刻在人们的记忆中。

    清真寺古柏弹痕犹存

    清真寺是当年拉锯战最为激烈的地方。由于古城重建还在进行中,清真寺里并没有游客,整个院落格外寂静。午后的阳光斜斜地照在弹痕累累的墙壁上,似乎还在诉说着那段惨烈的历史。还有那两棵古柏,一棵已经枯死,一棵依然顽强地活着,与高高的望月楼遥相呼应。

    清真寺位于台儿庄北关,为一片青砖灰瓦的古老建筑群,始建于1742年,是台儿庄回民的宗教活动场所。大战爆发时,清真古寺因建筑高大坚固,而且偏据北城,距火线最近,守军186团所部将指挥所设置于此,遂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历经七天七夜的拉锯争夺,清真寺一样沦为焦土,断壁残垣上的尸山血河,凝固成极为惨烈的悲壮画卷。日军溃逃时,放火烧毁了清真寺内的楼堂并且殃及了两棵苍柏,现存讲堂、房舍、古柏、门楼及墙壁上仍弹痕累累,满目疮痍。

    寺内遭受战火幸存的两棵苍柏一枯一荣,仍傲然挺立。已有几百年树龄的古柏躯干上,弹孔遍布,体内弹头、弹片依稀可见。西小讲堂在大战时是指挥所,南外墙上弹痕累累。其中弹痕特别密集的近一平方米的砖墙,已于1988年被国家博物馆起走陈列,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新关帝庙幸存大殿被保留

    新关帝庙位于台儿庄顺河街东侧,1735年由山西商人集资修建,建有春秋楼、关公殿等80余间,因城内原来已经有了一座关帝庙,故名新关帝庙。

    大战时,城防司令王冠五的186团设于庙内指挥巷战。危机之时,日军攻陷台儿庄三分之二,王冠五请求过运河暂息。第五战区第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传令:有过河者斩。31师师长池峰城随即将师指挥部迁至新关帝庙,协同坚守台儿庄东南一隅,炸掉浮桥,断去后路。他亲临前沿指挥肉搏战,组织了57人的敢死队,在新关帝庙宣誓:不成功便成仁,决不生还见我长官。敢死队员们头戴钢盔,背着长枪,手提大刀,身上挂满手榴弹,分路插入敌人侧背,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战。敢死队员受伤倒下了,便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肉搏拼杀,57人的敢死队仅幸存13人,中国军队终于夺回了城西北角阵地。尔后,池峰城又组织残余士兵、宣传队员、担架队员、炊事员……八方出击,一夜收复了台儿庄四分之三,为反攻击溃日军打下了基础。

    当年的一场战役,使新关帝庙80余间房屋大部夷为平地,那里仅存一间大殿。台儿庄古城重建后,同样也复建了新关帝庙,已成为一大景点。幸存的一间大殿,作为池峰城的指挥所旧址,保留供人们参观。

    火车站设立李宗仁史料馆

    李宗仁将军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重创日本侵略军,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大战胜利后的4月8日,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台儿庄大捷的永恒纪念,永载史册。

    台儿庄火车站始建于1912年。枣庄中兴煤炭公司投资40万两白银修建了台枣支线铁路,连接陇海线,俗称“小陇海”,在台儿庄设有南北两站,现遗址为北站。

    大战期间,北站是中国军队后勤物资的主要装卸站,一度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当时的守军为31师185团,战斗异常激烈,攻守几易,反复争夺,更留下了营长颜省吾一手挽肠一手指挥战斗的壮烈故事。

    经过1938年血与火的洗礼,原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1995年台儿庄区委、区政府按原貌建设了火车站票房楼,并设立了李宗仁史料馆。经过多方征集资料,精心布展,于1999年4月8日正式开馆。在台儿庄火车站旧址,还陈列着一台由济南铁路局枣庄段赠送的1920年左右上路的火车头,结束了台儿庄有火车站而没有火车的历史。如今与对岸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一起都成为古运河畔秀美的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为二战中被摧毁的古城,台儿庄也像清真寺里那棵历经沧桑的古柏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数十年后,终于生长出了繁盛的新枝。这片曾经弹痕遍布、满目废墟的土地上,一座台儿庄古城正在被重建起来,而且建成了全国第一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5A级景区,并将做成一个台儿庄大战的遗址标本,永远矗立。(台儿庄电视台 刘永加)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点击浏览下一页

    李宗仁将军在台儿庄火车站站牌下留影(2 6张)  

             点击浏览下一页

    新关帝庙遗存的大殿(6张)

    点击浏览下一页
    一枯一荣的古柏(6张)
     

    点击浏览下一页
    古城重建的中正门(6张)

     点击浏览下一页

          遭到战火毁坏的清真寺(6张)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台儿庄古城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