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诗人的家乡情怀》作者:贺敬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诗人的家乡情怀》

    今年的11月5日。是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诞辰101周年纪念日。诗人情系家乡,惦念父老乡亲的高尚情怀,激励和温暖着贺窑的人们。

    贺敬之16岁离开家乡奔赴延安,1989年秋天在离家近50年后回家省亲,轻车简从,尽量减少陪同人员,不给区、乡领导增加麻烦,踏上故土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见儿时健在的长辈,给他(她)们带来了城致的问好,共叙几十年来的惜别之情。第二就是到父母坟前尽孝扫墓,并献上花圈,站在坟前默哀片刻,站在一旁同来的诗人桑恒昌极为感慨,回京后写了一首“站在没有坟墓的墓前”的一首诗。

    当天他没有走,在堂弟家注了一宿,当时族家堂兄弟“之乎者也,矣嫣哉”,还健在几位,他们叙谈了半宿才依依不舍。第二天又到邳县小吴家村外祖母,薛庄村姑娘,马兰横河头村姐姐,族叔加同学贺绅谟等坟前烧纸钱献花圈。

    2017年春,贺敬之文学馆重整后,“贺敬之柯岩文学馆”揭牌,他又打电话叫儿子、女儿都来贺窑给奶奶上坟,吃注弗用。他自已拿,不让公家报销,并说,我是受邀来的,他(她)是我叫来家上坟的,不能粘公家的便宜,真正体现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谦洁精神。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区委似建贺敬之之学馆,在听取汇报后,他说,占老佰姓的菜园子好吗?

    村里建学校,他多次给区委、区政府两位主要领导说,我自已没有什么事,我那庄上的学校你们关注一下,自已便从在无锡获某项单奖的奖金中,拿出30万块钱,打到台儿庄区教育局的帐户上。

    2005年前后,他第二次来家贺窑,车刚到村头,他看到了族祖老人,实际上他年龄还大族祖爷,他便叫司机停车,向老人问寒问暖,并合影留念后,步行往村里步行走,没有半点官架子,见人就打招呼。

    贺敬之是土生土长的贺窑人,幼年在贺窑长大,并在教堂受启蒙教育。他更是延安人,他投向光明,询求真理。在鲁艺直接聆听伟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议上的讲话》,与丁毅共同执笔编写现代歌剧《白毛女》,并获斯大林文学奖。连续两届中共中央委员,先后任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在主持文化部工作期间,高举伟人旗帜,制定了至今倡导的中国文艺方针政策,为中国文化事业,遵循伟人思想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情系家乡建设、人民福祉、尊老爱幼、尽孝尽忠的可贵精神和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2025、11,01于贺窑)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