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老台儿庄轶事之九二中助顺河扫盲记忆》作者:于景志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老台儿庄轶事之九二中助顺河扫盲记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多次开展声势浩大的扫盲运动。不仅改写了无数人的命运,更为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峄县二中与时属峄县十五区的顺河乡为邻,二中的广大师生,热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中去。得天独厚的条件,促使顺河乡的扫盲工走在区、县前列。

    我家就住在峄县二中校门口,这份“近水楼台”的便利,让我成了扫盲运动最直观的见证者。那时的二中校长秦华民,把扫盲当成要紧事抓,在校内一动员,高老师、吴老师等带头,学生们也跟着响应,每天晚饭后,师生们就揣着课本、提着小黑板,走到分包的农户家里,教大人们认字写字,那股认真劲儿,比给学生上课还耐心细致。

    我姑家挨着我家,她是1928年生人,当年三十多岁,每天晚上都跟着老师学。我凑在旁边看,也跟着认会了不少日常字、农具名,后来一年级报名,老师见我识字多,直接把我分到了二年级。没过几个月,姑姑就能试着给远在外地的父亲写信了——虽说要在老师辅导下写两三个晚上,可这笔“文化财富”,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隔壁的袁明均大爷,更是扫盲班里的“模范”。高老师总夸他学习有办法,早起推磨时手里攥着字卡,下地干活把课本揣兜里,歇气儿了就掏出来看,甚至用手指在地上划着写。后来乡里编了段顺口溜夸他:“袁明均,学文化,学习办法真不差,早起推磨带看书,下地干活带着它,手指当笔地当纸,边学边写进步大,勤学苦练三月整,文盲帽子抹掉了!”

    在秦校长的支持、高老师和吴老师的带动下,二中师生把扫盲的课堂开遍了顺河乡。李千林、刘开美、贾友真几位干部牵头,识字班、遍地开花。在地里干活时,会把小黑板挂在路边树上,上面写着当天用的农具、干的农活,休息时围着黑板读;我家床对面的墙上,也特意泥了块小黑板,二中有个高个女学生叫吕英兰,她是走读生,每天下午都准时来教我母亲写字。

    那时乡里流传的顺口溜,道尽了扫盲的实在好处:“不认字,有困难,不认票子拿错钱,早上西街去打油,不知供销商店在哪边,不认字,害处大,劝你早把决心下,学习班,到处有,上学的事情不要愁。”正是凭着二中师生的这份热情,加上全乡人的勤奋学习,顺河乡的扫盲进度最快、质量最好,多次受上级表扬,还成了峄县的扫盲先进单位。

    如今再想起那段日子,总记得小黑板上的粉笔字、灯下师生教学的身影。后来国家有了九年义务教育,文化普及得越来越广,但顺河乡扫盲潮里,二中师生带着街坊们“啃”文化的模样,始终是老顺河人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09日
    上一篇:《狗尾草(谷毛樱子)与谷子》作者:单立强[ 09-09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