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聚焦非博会】大众日报:枣庄打造最具影响力非博会9月6日,第二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在台儿庄古城开幕。近日,记者在枣庄采访发现,枣庄正在全力紧张筹备,一届盛大的“非博会”向我们一步步走来。 已召集767个“非遗”展示项目 2月29日,省政府和文化部召开“非博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筹备工作进入180天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筹办方倒排工期,按小时计算筹备进度。 建筑面积21400平方米的非博会主展馆3月1日奠基后,机器昼夜轰鸣,这座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展馆很快屹立在台儿庄古城西侧。8月20日,记者看到,馆外建筑工人正挥汗铺着地砖;馆内策展公司人员正在设计和制作展厅。展馆共设标准展位700个,免费提供给参展单位。 建馆不易,招展更难。半年来,7名副市级领导分别带队,奔赴全国各地招展。目前,已从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召集优秀“非遗”展示项目767个。 光鲜的数字、辉煌的展馆背后,记者听到了电话铃声的急促,目睹了工作人员神色的匆匆。筹办“非博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天当两天用,一人当三人使,“白加黑”、“五加二”成了工作常态。正是靠着这种精神的激励,“非博会”筹办才能紧张有序地向前扎实推进。 向国人呈现一届最具特色、高水平的非博会,这是所有筹办工作人员的心声,也是394万枣庄人民的共同心愿。 让非博会永久落户古城 台儿庄是明清时期商贾云集的运河名城,1938年毁于战火。2008年3月,枣庄市委、市政府启动台儿庄古城重建工程,按照历史原貌恢复了2平方公里的古城,被文化部批准为全国首个文化遗产公园。徜徉在台儿庄古城,随处可以领略到“非遗”的魅力,可以体味到枣庄对“非遗”传承保护的真诚。 “台儿庄一场血战扬美名,现如今江北水乡造古城,古城修得实在好,世界上的古城属她最有名……”在扶风堂门前,省级“非遗”项目运河大鼓第19代传人褚思泉左手打着鸳鸯板、右手敲着牛皮战鼓,正在高亢地说唱。游人围成一团,或拍照,或聆听。 62岁的褚思泉是薛城区陶庄镇史湖村人,之前浪迹农村说书为生,后来被枣庄文化部门请到古城。褚思泉告诉记者,现在吃住不愁,每月还拿工资,可以好好地把运河大鼓传承下去了。在古城,有50多名像褚思泉这样的“非遗”传承人和民间艺人向人们展示着鲁南文化的浓郁风情。(张环泽 张 松)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上一篇:古城台儿庄:倡导绿色出行 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建成(图)[ 09-04 ]下一篇:【聚焦非博会】我们是台儿庄崭新的名片---走进非博志愿者[ 09-0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