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张士龙:抗美援朝中的坦克兵(台儿庄人)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92岁的张士龙是台儿庄大战的见证者,是峄县中学南迁台湾时的学生,是抗美援朝中的志愿军坦克兵,是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的少尉排长,是国企植物油厂的一名普通工人。
           张士龙祖籍滕县山亭,因为姥姥家在台儿庄,他的父亲便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来到台儿庄城内开起了织布作坊。1930年2月,张士龙出生。那时家里靠着几台织布机生活,日子过得还算不错。1938年春,台儿庄大战爆发,整个台儿庄立马就乱了套。张士龙那年仅8岁,但至今还记得台儿庄战前和战后的景象。老人说,他们家住在城内的大衙门附近,大战之前,日军先后用飞机和大炮对台儿庄进行轰炸,全家人和邻居就藏在家里的地窨子里躲避日军的炮弹。姥姥在回家的路上,因为没能及时躲避,被炸死在大街上。轰炸之后,有守城的国军负伤,父亲还曾被征作民夫,帮助国军抬伤员。没多久,有人在街上敲着锣喊,说日军马上就要攻城了,让老百姓赶紧出城逃命。于是张士龙便跟着家人逃反至黄邱山套的黑山前,住了一段时间。大战结束后,张士龙一家回到台儿庄,看到家里的三间房子、粮食和织布机已经全部被战火烧毁,院内遍布炮弹皮和子弹壳,而街头巷尾则满是尸体。据听说台儿庄北门处打得尤为惨烈,尸体摞了好几层。一名袁姓男子,要求逃反回来的家家出人,将尸体抬到北门外进行掩埋。当时战役还遗留了很多的枪支弹药,被泥沟北洛的孙业洪等人安排人捡去,后来他还组建了抗日游击队与日军作战。张士龙说,战役结束后国军撤走,台儿庄被日军占领。日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曾亲眼看到日军用刀砍死了一个人,当时把他吓呆了,根本不知道跑,最后还是被人送回家的,接连好长时间不敢出门。他还听说,一个木匠带着妻子逃反回来,走到火车站附近时,几个日军围殴木匠,将他打跑,而后将其妻子拉到碉堡里蹂躏,割去双乳死亡后丢到了外面,其状惨不忍睹。说到这里,老人禁不住哭出声来。日军的暴行在张士龙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地烙印,而张士龙的父亲同样也是对日军深恶痛绝。当时每次进出城门时,中国人必须得给站岗的日军行礼,不然就得挨打,而做生意卖布还得向汉奸们报税,受尽了侮辱和欺凌。忍无可忍之下,张士龙举家迁到了马兰屯乡下居住。张士龙遂得以在当地的小学,跟着开明士绅孙子明(运河支队战士、著名画家孙晓楼的父亲)上学,学到了很多的爱国知识。随学校南迁抗战胜利后,张士龙于1946年考进宋东甫任校长的峄县中学学习。“当时北洛孙业洪创办的胜利中学也招生,但那是私立中学,学费高,我就报考了比较难考的公办峄县中学。”张士龙说,因为时局乱,学校设在涧头集程庄的一个地主大院中,一个班40人,共有四个班上课。1948年秋,淮海战役前夕,节节败退的国民党政府为了储备人才,要将峄县中学和胜利中学南迁,宋东甫给学生们作动员,说南方条件好,吃大米和肉,令学生和家长都动了心。一心想读书的张士龙便随着学校步行加火车,从贾汪、徐州、瓜州,辗转到了湖南郴州。“那时每人缴了五块大洋,带着被褥衣服,走走停停,根本没法安心读书。在没有吃的时候,学生们还集体要过饭。当年冬天,老师褚庆芝给在青岛任警备司令的刘安祺写信求助,刘寄来了一大批的旧军装,这才解决了师生过冬的难题。”张士龙说,那时学校从峄县带着一套《万有文库》,内容非常丰富,路上没有书读时就给他们当教材用,后来这套书被带到了台湾,据说目前仍被珍藏着。第二年夏,南迁的学校越来越没有学校的样子,令张士龙非常失望,就萌生了回家的念头。在得知学校准备随着败退的国民党去台湾后,张士龙回家的想法更坚决了。他从即将开赴广州的火车上溜下来,说是上厕所,怀揣着一个搪瓷缸子,连行李也没拿,就一个人悄悄地跑出了火车站。张士龙一路步行讨饭,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回到了马兰屯家中。这次南迁求学以及徒步的经历,使张士龙得到了锻炼,养成了能吃苦、不怕困难的性格。
            投笔从戎1950年,张士龙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临沂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一名老师是他的理想。但朝鲜战争的爆发,一下子改变了他的初衷。当时学校号召有志学子弃笔从戎,保家卫国,抗美援朝。看到美军在朝鲜的恶行,看到战火烧到了东北的鸭绿江畔,身为团小组长的张士龙坐不住了,他积极报名,执意参军。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政审,1951年,张士龙和其他14名同学一起,如愿穿上了军装,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入伍后,张士龙和几位同学被分到了北京长辛店附近的第一坦克编练基地,成为一名坦克兵。在基地的两年时间里,张士龙刻苦训练,相继掌握了T34型坦克驾驶、打炮、打机枪、无线电联络、维修等技能,并担任了车长一职,做好了随时入朝作战的准备。“T34型坦克是前苏联生产的,当时非常先进。车上共有五人,分别是驾驶员、炮长、机枪手、装弹手,我是车长,负责指挥。”谈起T34型坦克车,张士龙至今对其性能和各种参数记忆犹新。赴朝作战1953年夏,张士龙和战友们终于等来了入朝的命令,当时的心情是异常的兴奋和紧张。火车拉着战士们和伪装了的坦克,从长辛店出发,历时17个小时,经过鸭绿江大铁桥,直接到了朝鲜平壤不远处的谷山。他们所在的1军206团坦克营阵地距离火车站是三个小时的路程,住下后先给坦克加满油,然后在四周插上树枝,将坦克进行伪装,以防美军飞机的轰炸。张士龙说,那时敌我双方边谈判边打仗,每天的战事不断。美军的飞机经常前来轰炸,丢下炸弹就跑。有的炸弹栽到地下漏出半截却半天不炸,刚开始以为是哑弹,后来才知道是定时炸弹。他和战友们就绑上绳子,冒着生命危险将炸弹拉到远处,任其自然爆炸。其中一次在正拉着的时候发生了爆炸,炸死一人,炸伤了两人。再后来他们掌握了拆弹技术,这些定时炸弹就再也没有爆炸过。我们到了阵地上刚刚13天就停战了,利用坦克仅打了两次仗,加了一次油。我们是最后一批入朝的志愿军坦克兵。”张士龙说,第一仗他们打了6发炮弹,其中一颗是穿甲弹。当时400米处有美军的一个地堡,敌人占据有利地形疯狂扫射,使我军久攻不下。身为坦克车长的张士龙带领其他四名战友,瞄准后发射了一颗穿甲弹,立马就将敌人的地堡打透并炸得粉碎。第二次是用坦克攻击敌人500米处的阵地,发射了12发炮弹,打哑了敌人的机枪,攻下了敌人的阵地。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后,张士龙和战友们继续驻守在三八线附近的左山,先是住帐篷,后来自己动手起石头盖房子住,还帮着朝鲜老百姓种地、重建家园。张士龙说,平时在训练之余,他们就是保养坦克,学习政治、军事和朝鲜话。一次在保养坦克时,他还曾光荣负伤。现在张士龙还能唱好几首朝鲜歌曲,一般的朝鲜话生活用语还能说,都是那时候学会的。武汉杂技团曾去他们部队慰问过,还专门颁发了慰问品和纪念章。那时经常能收到国内各界人士寄来的慰问信,他们作为最可爱的人感到特别的光荣和骄傲!(孔浩 黄振)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