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图文】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农村建筑看生活之变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农村在旧社会时,村庄的建筑多种多样,有“地屋子”、“瓜屋子”、“茅草屋”、“封沿挡草”、“馿夹板子”等等,涧头集镇南部石头屋居多,北部的房屋大部份为土墙骑脊草顶,标准庭院为一明两暗三间正房(俗称堂屋),两到三间过道屋,一间为过道,另外为仓房,两间厨房。三面房屋,建筑主体互不相连,相对独立而建,外围成为三面屏障,另外的一面,用土墙或篱笆遮挡,形成一个院落。有的家庭,建不起标准院落,只有三间正房,没有配房和院墙,被称作“光腚屋”,但房前相当于一个庭院的地方,外人不得侵犯。只有三间“光腚屋”的家庭,等到有了积蓄,拉起围墙,留一个连墙门,上方建一座土门楼。再有了积蓄,利用围墙加盖厨房和过道屋。建筑程序基本一样。
    涧头集镇南部建房要先起石头,河套建房要先脱坯,其余的工序基本一样,只是墙体不同罢了。建一座房子,用料不多,可以就地取材,但是用工不少,也需要一定的技术。
    建房的工序依此为:
    打地基:沿设计的墙基走向挖出1尺深1米宽的地基,用石头、砂石礓、碎砖等,地基要铺出地面半米,能够保证屋檐水溅起的水花冲不到墙体上。
    踩墙:农民把筑墙叫做“踩墙”,大都是用黄粘土掺和麦草作“壤筋”‘工匠手脚并用,按照一定宽度用泥饼筑成墙体,再用木板打实。“刷墙”时用小铁叉把鼓出来的墙泥刷掉,保证墙体所要求的厚度和内外墙角呈90°。土墙一般要三米高,用泥巴筑墙,一次只能筑一米的高度,称为“一节”。一节晾干之后,再筑第二节和第三节。“踩”二节墙时,在前面墙留前出窗户。“踩”三节墙在窗上放两根能够擎起上面墙体重量的木条(称“过木”),在上面继续加高墙体。
    脱坯:在四面墙垒到三米高后,就改有用土坯砌垒。制作土坯,称为“脱坯”。坯模子是一个长方形木框,一般为半米长(与墙体厚度相等),40厘米宽,7-8厘米厚,上下敞口。把泥摊平之后,撩一把水,把表面抹得光亮。稍等,将坯模子轻轻提起(两边有拉绳),一块土坯就“脱”了出来。等到七成干的时候,把土坯掀起,立在原地继续晾晒,干透后码起来备用。
    劭山:农村的村民把垒山墙说成是“劭山”,提醒人们在没有脚手架的情况下垒出美丽的山墙需要加倍努力。山墙为等腰三角形,作为屋脊的顶角一般为100°(也有90°的),两个底角各40°。顶角下面,再留一个十字形气窗。
    合叉手:即组装房梁和准备檩子。农村草房的房顶,没有多大重量,房顶结构简单,只有檩子,没有椽子,用高粱秸秆或芦苇做成托起屋草的“屋笆”。“合叉手”的工匠既要具备木工技术,又要懂建筑,在地面上核计好的房梁和檩子,上到房顶上,基本没有误差。
    上梁:上梁在“劭山”之后进行,是建房过程中最隆重的时刻,要燃放鞭炮,祭祀天地、鲁班和祖宗,在横梁贴上“上梁大吉”的喜联。这项工作,一般是业主在工匠的指导下按要求自己完成。
    栓草:当地人把栓字读作去声,听起来像是“涮草”。就是把用作盖房顶的草捆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捆子,以便使用。
    按笆:农家人把房顶的内面称作“屋笆”,将高粱秸秆或芦苇扎成的“把子”均匀有序地排在檩子上,叫做“按笆”。
    缮草:缮草就是把屋草均匀、有序地铺在“屋笆”上。
    最后是泥墙、缀墙、镶门窗,这是农村人对房子的最早的“装修”。
    这样的房子,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每隔十几年,换一次屋草,墙体能够支撑百年。
    到1990年前后,涧头集镇农村最好的建筑是砖瓦房或平房,墙体大都是石头或砖头,用水泥或白灰刷面。

    到2000年后农村兴起了小区建设,大都采用钢筋水泥作建筑主要材料的框架结构,门窗较大、面积较大,住着宽敞明亮舒适。
    2020年前后部分农户盖起了别墅式的小洋楼,装修的也相当精美,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间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张涛)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