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台儿庄运河>> 文化>>正文内容
  • 古城台儿庄:站牌1938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一块站牌,不起眼,但坚毅挺立在风雨里。站牌上写着三个字,“台儿庄”。

    我要怎样形容第一眼看到它时,心里的震撼?从历史书的扁平纸页里,从苍白的个人印象里,“血战台儿庄”这一行字呼啸着刺破纸页和时空,竟生生地站了起来!站成了眼前这一块牌,站成了脚下这一座城,站成了哪怕伸手触摸一下都觉得指尖有血迹未干、风里裹挟血腥之气的历史丰碑!

    猎猎风中,弥漫的硝烟已经被吹散,一座千年古城显露出来:此刻,所有坚硬的建筑都已成了断壁残垣,所有昔日的繁华都已被炮火摧毁。两万多名中国将士的血肉之躯,已悉数植进此座城池,与青砖厚瓦一起,共同构成了抵抗日寇铁骑践踏的钢铁城墙。

    国破山河在。以2万人,重创日军1.2万人,这惨重代价,换来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也影响了整个中国的抗战,影响了全世界的战争形势。

    1938年4月8日,那是一个春日,阳光遍洒战后的台儿庄。时年48岁的李宗仁,在这块火车站站牌下留影,成为永载史册的纪念。

    73年后,我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无以名状内心的敬畏。那天傍晚,在结束了中国报纸副刊年会的议程后,天已经黑了。就在这笼罩四野的浓重夜色里,我们前往参观几处台儿庄战争遗迹,在清真古寺冷寂昏暗的灯光里,砖墙上密密麻麻的弹痕清晰可见(仿佛还有余热)。院中的老槐树,枝干上也留下了狰狞的弹孔——那些子弹,有的就永远留在了大树的体内,如同战争的伤痕留在台儿庄的体内一样,无法抹去。

    作为二战中被摧毁的古城,台儿庄也像一棵历经沧桑的老树,顽强地活了下来,并且在数十年后,终于绽放出了繁盛的新枝。这片曾经弹痕遍布、满目废墟的土地上,一座台儿庄古城被重建起来。

    真是大手笔!那么大一座古城,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48亿元,依着京杭大运河的水系,从土地上生长出来。

    钱从哪里来?五家国有煤矿,一家拿出10万吨煤作为股份,等于一次性投入4亿元启动了建设。古城怎么建?他们对每一处弹痕累累的古墙、古屋作了最严格的保存,依据从海内外收集的数百张老照片和史料进行恢复,尤其是台儿庄大战时,国外的战地记者拍摄的老照片——包括罗伯特·卡帕,他在中国拍的惟一一场战役,1938年春天那场炮火中定格下来的每一个镜头。

    现在,在这座古城,每一幢建筑都做成精品,“敢于让每一块砖都没有缝隙”。他们又依托运河水系,把古城建成东方水城,数公里水街水巷舟楫摇曳,明清时期“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盛景象,得以重现。

    这,真是今日的台儿庄么?

    从沉重的战场遗迹,一步跨入精致的古城,一时让人有些恍惚。而古城巷道中,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战时图片、实物、标志、碑记,时时提醒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确是昔日尽数毁于战火的台儿庄。

    现在的台儿庄古城,当时用50万吨煤重建的地方,净资产已经超过150亿元,而且,“还在不断增值”。台儿庄的今天发展得好不好,我在旅店,在街头,在景区有意识地与当地市民、机关干部、经营户聊天,问及他们的感受,没有人不竖大拇指的。

    离开台儿庄之前,我又去了站牌那里——在当年李宗仁留影,上有“台儿庄”三字的火车站站牌下,我毕恭毕敬站好,拍了一张照片。

    “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小城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

    这是罗伯特·卡帕的话。他还说,“一次胜利,使台儿庄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我想,如果历史是一部列车,中国从“台儿庄”这块站牌(也是丰碑)驶出,便驶上了民族扬威不屈之路。而台儿庄,从这块站牌驶出,也驶上了一条雄壮崛起之路。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个“村庄”,都该到这个“村庄”来看一看。周华诚(2011-11-06杭州日报)
     

                                                                                                                                         (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社教部 来源:中国台儿庄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