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古城台儿庄 >> 古城要闻>>正文内容
  • 【图文】张宜文冒酷暑义务为烈士题写碑文

    点击数: 【字体: 收藏 打印文章 查看评论 进入后台编辑
     

            2018年7月31日上午,在纪念建军91周年之际,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徐塘村举行了隆重的烈士纪念亭落成暨揭碑仪式,以此纪念两位牺牲并埋葬在该村的无名抗日英雄,张宜文应邀参加了该活动。


            当日,徐塘村头的两座无名烈士墓及新落成的烈士纪念亭前摆满了花圈和花篮,纪念亭上挂着“复兴筑梦慰忠魂,英雄浩气贯长虹”的条幅,亭子内的纪念碑上刻着“精忠报国”四个行楷书大字,亭子的柱子上是“世间流芳碑常在,石上无名功自垂”的对联。参加烈士纪念亭落成暨揭碑仪式的徐塘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静立在纪念亭前,听村红白理事会成员介绍了两位抗日无名烈士的英勇事迹,以及村民们自发捐款,为烈士修墓、立碑、建纪念亭的经过。大家在烈士纪念碑前三鞠躬,缅怀英烈,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


           在此之前,徐塘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许雪白先生来到台儿庄寻求帝风广告鞠成哲先生帮助报道两烈士事迹,恰巧遇见张宜文先生,正愁写碑文的事,许雪白先生久慕张宜文书法之名,于是诚恳邀请张宜文先生为烈士题写碑文,张宜文听得两位烈士为打日寇而牺牲,于是,欣然接受了任务。


            6月期间,张宜文和鞠成哲应邀驱车共同来到涧头集徐塘村采访,看到1964年5月,涧头公社为两位烈士立碑,因不知道烈士的姓名,只在碑上刻着“老五团战士”、“烈士之墓”。据村民老人介绍,两位烈士是从贾汪撤到该村的重伤员战士。


            回到台儿庄后,张宜文与鞠成哲根据各种线索,查阅历史资料,核实求证还原了当时的战斗历史。

            1945年9月,贾汪一带的日伪军据守在圩子内拒不投降,改编为八路军八师二十三团的原鲁南军区老五团奉命进攻贾汪,与日伪军作战。战斗中我军有27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部分伤员向北转移至涧头集徐塘村。其中两名由于伤势过重,两天后相继牺牲,年龄大约20岁左右,没有留下姓名,后被村民安葬在村西南的庄稼地里。
            根据村民讲,解放后,每逢清明节,村里的学校都会组织师生来给烈士扫墓,邀请抗战老兵到墓前讲述抗日历史。但后来因为学校撤去,以及耕种等各种原因,麦地中的烈士墓被移平,石碑被丢弃在路旁,村民们看到后心里都不是滋味。今年清明节,村红白理事会成员、老党员、老干部以及部分热心村民自发组织,将两位烈士的遗骸从麦地中迁出,并定制棺木在村头重新选址安葬。之后,徐塘村民及社会各界人士自发捐款三万五千余元,在两座抗日无名烈士墓附近立起了烈士纪念碑,建起了烈士纪念亭,使之成为一处缅怀先烈,激励后人的红色教育基地。


           鞠成哲受邀根据史料撰写了烈士碑文,张宜文受邀为碑文书丹,碑亭题字。


           张宜文冒着酷暑,不顾天热,认真书写,碑文三百余字,设计好布局和字的大小,工工整整用楷书写好,竖成行,横成列,整齐美观;石碑前面“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张宜文用行楷题写,粗壮有力,灵活大气,犹如山东大汉,忠臣义士,立于庙堂之上,正气凛然。亭子石柱上对联“世间流芳碑常在,石上无名功自垂”。也是用行楷书就,笔画顿挫有力,结构严谨而又不乏灵动。“烈士纪念亭”五个字采用颜楷,雍容大方,洋溢着忠义刚烈之气。各部分看似不是一种书体,整体来看,神韵又是融为一体,充满着浩然正气。观者欣赏碑刻,交口称赞,为此处红色教育基地增加了色彩,提高了书法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化品位。

                                                                                                                               (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编辑)


    作者:古城台儿庄网要闻部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