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薛庄村在北宋时由索姓立村,名索家庄,本地人读“索”为“薛”,逐演变为薛庄。现在薛庄没有一家姓薛的,而从前只有一家,还是个小户人家。一家三口人,老两口还有一个儿子,有三四十亩地,喂了一…
从台儿庄沿运河堤西行八里,在大沙河与大运河交汇处有一座村庄。历史上一遇到汛期,运河水位上涨,就在此处泛滥,因此人们就把此庄叫做大泛口。大泛口立村于明代,由张姓迁徙至此定居,遂成村庄。张氏在此生息繁衍…
从前,台儿庄区涧头集镇孙苏庄村村南边有一条沙河,北入大运河,沙河上有一座桥。有一年来了一位风水先生,在桥上、桥下转悠了一会就走了。到该过年了,这个风水先生又来了,他在庄上找了一口闲房子住了下来。大年…
台儿庄区泥沟镇大北洛村有一个贾三麻子,原先是个穷光蛋,但喜欢异想天开,好说些离谱的话。话说这一天,他给人家干活,人家就给他一点粮食。他就跟他妻子商议说:“孩子他娘,咱有了点粮食,明天推点煎饼吃吧!”…
从前,台儿庄区邳庄镇大黄庄村有一家姓高的,有两个儿子,老大叫高勤,老二叫高俭。高勤刁,高俭憨,从小老二就受够老大气。没过几年,弟兄俩都娶了媳妇成了家。老大的媳妇没有好心眼子,还虐待公婆;老二的媳妇很…
清朝乾隆年间,山东峄县企彭乡候孟社前李家村(现属枣庄市台儿庄区张山子镇)出了一位武举人,名字叫李文隆。据《峄阳候孟李氏族谱》卷一载:“李文隆,字盛际,乾隆乙酉科(乾隆三十年,公元1756年)武举,选入杭…
台儿庄运河南小山子村,从前没有澡堂(浴池)。王凤祖冬天洗澡,都要到台儿庄区。这一天,王凤祖坐着轿子到台儿庄理发、洗澡。轿子来到运河南岸,那时运河上没有桥,只有渡船。他只好把轿子放在运河南岸,坐船渡河…
话说清乾隆年间,有一位王爷奉旨到江南办官差,办完事后,坐船沿京杭运河一路北上进京缴旨。随行的儿子不幸染疾,一路聘请名医治疗,均未见好。官船来到台儿庄四十万码头,泊船上岸,再寻名医为儿子诊治。打听到运…
台儿庄区马兰屯镇坝子一带,南靠大运河,北濒大沙河,水源丰富,土壤肥沃,很适合种植蔬菜。从前,在现在的马兰屯镇驻地南门外,住着一对黄姓夫妻,家里很穷,靠租种别人的七分园地维持生计。这对黄姓夫妻晚年喜得…
明朝嘉靖年间,台儿庄有一个姓万的,是个秃子,从小死了父母,家里穷得丁当响,长到二十好几了,也没有个大号。他排行老三,人们都喊他万三。万三一年到头划一只小船在运河给人家放鸭子。运河边有个赵员外,快六十…
华夏奔腾不息的五千年文化,实是浩浩汤汤的酒文化,道升酒坊中酒中沉淀了多少内涵,蕴藏了多少诗人情怀,古运河畔见证了多少文人墨客的寂寥、沧桑、失意,多少豪情壮志感慨。川川奔流的大运河见证了台儿庄古城的前…
总1377篇文章
首页
上一页
91 92 93 94 95 96 97
下一页
尾页
页次:94/115页
12篇文章/页
转到第页